易教网
教育该有的样子:提醒、鼓励、建议、分享

教育该有的样子:提醒、鼓励、建议、分享-j9九游会网址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3-11-25

美国著名教育家泰曼·约翰逊曾经说过:“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在孩子的一生中,陪伴最久的、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父母。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父母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提醒

作为父母,我们人生前几十年的时间里,跌进了无数个坑,走过了无数条弯路,积攒了成百上千条人生经验想传授给孩子,太多的人生教训想让孩子避开,只希望孩子能过得比我们更顺畅一些。

但是我们的语重心长常常让孩子觉得是啰啰嗦嗦。

一句“到时候你就懂了”到现在已经变成了“爹味语录”之一。

但是别忘了,我们也是从儿童时候过来的,我们也经历过上一辈的“到时候你就懂了”,当年也十分厌烦家长的唠叨。

董宇辉曾说:“人都反感被教育,但都可以被提醒。”

人生在世,道理大都是那些,别把孩子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们心里其实都明白。

真正的提醒,不是对着孩子语重心长说一大堆,而是身教再言传。

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自己做到了,示范给他看,他自然就懂了。

鼓励

一个吉林的小学生李同学曾经哭着上了热搜。

学期末的时候,老师一般会给这一学期表现突出的孩子颁发奖状以示表扬,不过,李同学在这一学期表现不突出,按以往来说,李同学应该没有奖状。

但是,他的老师还是给了他,奖状上写道:“李xx同学在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整体表现平平,但是老师总坚信你会变得更好,特被评为:最具期待小明星”

李同学看到奖状那一刻泪水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当老师问他“你能吗”时,他擦了擦眼泪,坚定地说:“我能变得更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这是一种期望效应,指的是如果教育者对学生有积极的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有较快、较好的发展。

相反,如果教育者认为学生能力低、行为差,那么学生会将这种评价内化,逐渐表现出不良行为。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如此,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面对孩子,不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贬低。

建议

人民日报曾说:“当我们给孩子交代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必要时给他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

至于方法,让他们去想好了。去挖掘孩子的想象力,而不是告诉孩子‘正确答案’。”

看过很多父母,一方面鼓励孩子探索世界,一方面又代替孩子探索世界。他们担心孩子遇到危险,又担心孩子落后他人,于是把孩子架得高高地,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这是其他人代替不了的。

杨紫琼在2023年的哈佛法学院毕业演讲上说道:

“每一次擦伤、划痕、淤青和脊椎骨折,我都变得更加强大和勇敢。

学会如何跌倒,这教会你如何平稳着落,学会平稳着落则给你跳得更好的勇气。”

站得再高,没有脚踏过地面,也走不长远。与其替孩子面面俱到,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撕开父母构建的“保护膜”,孩子才能来到真实的世界,真正成长。

分享

看到一位网友的帖子:

以前读书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妈妈就会叫我过来坐下,然后开始“发问”:

在学校学了什么?

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

朋友呢?叫什么、住哪里成绩怎么样?

老师怎么样?

在学校有发生什么事吗?

……

每次听到她这样问都感觉压力巨大,很不想回答她的问题,但是不说又会被骂态度不好,真的很不想和她说话。

为人父母,都想和孩子亲密无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是“了解”不等于“提问”,一昧地提问,对话的落点只在一个人身上,沟通反而很难继续下去。

真正的沟通是分享,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独立的人,没有理所当然地“他应该和我说”。

看过这样一句话:“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

孩子和父母不会24小时都黏在一起,当你主动分享你的快乐、挫折、工作,孩子才愿意分享他的故事。

很认同这一句话: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教育方式,但是对一个家庭来说,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

相关文章
  1. 孩子被同学欺负,家长怎么做?
  2.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办?这个关键点,父母要把握好!
  3. 你越逼,孩子越不学!这样的方式才最简单有效!
  4. 育儿专家经验分享:11条最实用的育儿经验……
  5.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6. 给孩子自信的方式,但很多家长就是不这样做!
网站地图